闽侯农妇巧养羊 变身“领头羊”
杨珍喜领市农业农村局送来的纯种山羊。
福州日报记者 张笑雪 通讯员 沈元
“咩,咩,咩……”近日,天边刚泛白,闽侯县大湖乡大湖村养羊大户杨珍便甩动羊鞭,把羊圈里100多只山羊赶到山上放养。随后,她赶紧回家,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
上午9时许,市农业农村局的皮卡准时抵达杨珍家门口。接过两只健壮肥硕的山羊,她黝黑的脸上绽放出淳朴的笑容。“有了这两只纯种种羊,我家的山羊品种可以大变样了!”杨珍感激地说,多亏各级部门的持续帮扶,让她这样的脱贫户快速奔上小康路。
杨珍喜领市农业农村局送来的纯种山羊。
精准帮扶不脱钩 脱贫户踏上养羊路
杨珍今年29岁,几年前,家中老人患病,丈夫无法正常上班,她则要留在家中照看年幼的孩子,高额的医药费和家庭开销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精准扶贫时,杨珍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福州市脱贫政策的帮助下,她家于2016年脱贫,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
2017年,帮扶干部主动上门,结合杨珍家庭情况及自身发展养殖的意向,决定实施产业扶贫。作为第一帮扶责任人,闽侯县住建局干部张则华从认门开始就认真谋划。
大湖村荒山多、野草多,适合养羊。在张则华的积极对接下,杨珍前往羊场学习养羊技术。为了帮助杨珍更系统地学习养羊知识,张则华还借来各种山羊养殖书籍供她阅读。
“她勤奋又好学,我们希望为她提供更有力的帮扶。”在张则华看来,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真正铲除“穷根”。
2018年3月,拿到1万元扶贫资金后,杨珍建起羊圈。随后,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也及时到位,杨珍用这笔钱买来30多只羊羔,正式踏上养羊致富路。
持续帮扶不松劲 技术种羊送上门
沿着崎岖的山路,记者来到杨珍的羊舍。木质的羊舍虽然构造简易,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半米高的架空层让舍内透气干爽。
“羊也会感冒生病,还很容易互相传染,必须得紧盯。”说起养羊心得,杨珍十分兴奋。为了照顾好羊群,她每天都会检查羊的健康状况,还和丈夫在羊舍旁“安家”,日夜轮班值守。
羊舍建在山上,交通条件受限,羊病了怎么办?为了解决杨珍养羊的技术问题,各级农业畜牧部门技术人员定期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和帮扶。“他们会教我处理一些常见病和外伤,还告诉我如何观察发病初期的羊,以便及时治疗、避免传染。”杨珍说,除了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她还可以随时电话请教专家。
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杨珍无法下山购买给羊接种的疫苗。得知此事,张则华驾驶私家车将在县城买到的疫苗送到山上,保证羊群按时接种。
上月,市农业农村局畜牧专家带队走访闽侯贫困户。得知杨珍家的羊场因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可能会影响收益,专家组立即多方联系种羊基地,选取优质种羊,并专程送羊上门,还安排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党和政府拉我一把,我更要努力干,这样脱贫致富才光荣。”抚摸着心爱的山羊,杨珍十分感激,对未来也更有信心。
短短两年,杨珍从脱贫户迅速成长为村里有名的养羊大户。在她的带动下,周边村的脱贫户纷纷加入养羊队伍,养羊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通过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可以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项目。”大湖乡乡长张其标说。截至目前,大湖乡养羊脱贫户共有7户,养殖总数达500多只,预计年产值超过100万元。
组建产业联盟 带动贫困户增收
今年以来,福州市克服疫情影响,聚焦脱贫攻坚,狠抓“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落实情况,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努力做到脱贫不脱钩、攻坚不松劲。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福州市大力推广“产业联盟+贫困户”帮扶模式,在全市组建休闲农业、传统工艺等9个产业联盟,涉及企业207家,带动66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发展产业离不开资金支持。福州市大力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对贫困户信贷支持力度,2019年累计为2868户贫困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1.6亿元;为502户贫困户购买产业扶贫保险,投保金额1219.22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2019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8274.21元,200个贫困村平均村级收入达到31.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