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梅雄村:闽江畔的“水上布达拉宫”

2020-06-27 14:57:48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

  几天前,连日的降雨刚刚过去,正午的烈日下,柴油机船“突突突”的声音打破了闽江水域的宁静。

  “你们看,这就是‘水上布达拉宫’。”船主谢万喜兴奋地指着前方黄墙红瓦的建筑群,向晚报巡村队的记者们大声说道。

  看着两岸青山叠翠,微风轻拂江面,雨后虽然江水浑浊,一行人仍仿佛置身画中。“青山绿水惹人醉,黄墙红瓦谁人家”,说的便是闽清县雄江镇梅雄村。

闽清梅雄村:闽江畔的“水上布达拉宫”

  雄江镇梅雄村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

  整治提升环境 建成“水上布达拉宫”

  驱车驶离福银高速公路梅溪互通,再沿316国道向闽江西行约半小时,便可来到梅雄村。

  硬化后的道路四通八达,村头小广场绿树环绕,农家小院窗明几净,三五老人围坐着拉家常。这个30多年前因兴建水口电站举村搬迁的小村庄,如今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气息。

  “1989年中秋节,全村1000多名村民从‘水下’搬到了‘水上’。”曾任梅雄村村支书的刘贤成回忆说,举村搬迁后,由于资金问题,村民们只得采用梯田式的布局建设新房。随着时间的流逝,梅雄村基础设施差、房屋立面陈旧、村庄布局零乱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因此,2012年,梅雄村被列为省级库区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

  刘贤成告诉记者,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村民自行投入400多万元,进行旧门窗更换、“平改坡”山墙砌筑和房前屋后环境的整治提升。“屋面选用红色,是当初在村中进行民调的结果。”雄江镇党委书记陈益锦说,红色寄托了村民们希望过上红火日子的美好心愿,这才有了如今黄墙红瓦的统一景观。

  这种层叠错落的临江建筑景观,加上姹紫嫣红的花化美化和四通八达的石阶蹬道,被大家称为闽江畔的“水上布达拉宫”,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梅雄村先后荣获省十佳小康库区村、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等称号。

  库区山清水秀 成为一块“活招牌”

  20多年前,包括梅雄村在内的几个村子,依托着丰富的库区水域资源,发展网箱养殖业,雄江镇一度成为全省主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那时候开着船,沿途所经江面,都是一排排向远处延伸开来的网箱。少的一户一年赚十来万元,多的一户一年能赚近百万元。”谢万喜说。然而,前些年,由于部分渔民追求量产,存在过度养殖、过度投饵现象,遇到库区季节性低溶氧,鱼类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

闽清梅雄村:闽江畔的“水上布达拉宫”

  休闲垂钓业取代了过去的网箱养殖业。

  2018年,雄江镇针对网箱养殖业开展整治工作,推进网箱养殖业朝着更生态化的方向发展。随着3万余平方米的废旧及空网箱被拆除,当地江面环境持续提升。去年底,谢万喜也转型发展新业态,做起了休闲垂钓生意。

  “本以为转型比较困难,没想到恢复山清水秀的库区环境,就是一块‘活招牌’。”谢万喜说,试营业这段时间,他一天能接待30多名游客,单日可净收5000多元,新闻里常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现在切身体会到了。

闽清梅雄村:闽江畔的“水上布达拉宫”

  谢万喜向记者展示他刚刚钓上来的鱼。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其实,“谢万喜们”的成功转型,与镇里的创客们有紧密联系。

  雄江镇党委书记陈益锦告诉记者,2015年,雄江镇与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达成合作协议,将梅雄村内的粮站、水产技术站和木材厂等12栋闲置建筑租赁给后者进行改造运营。为此,雄江镇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橄榄湖创客小镇。如今,除了橄榄湖大院和小院民宿外,一家自然研学中心已经建成。

  协会成员林情告诉记者,该协会不仅让梅雄村村民直接参与到民宿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还将到橄榄湖创客小镇观光的游客们引流到渔排上体验休闲垂钓等活动,增加了不少产品的附加值。

  据悉,梅雄村成立了休闲渔业合作社,并将构建以现代渔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休闲创客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建设江上田园示范区、渔家民宿等农旅、文旅业态项目,打造滨江创意产业区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国道隐患整治工作的推进,雄白线等5条道路项目工程相继实施,通往雄江镇的道路将被桥和隧道“取直”,这为未来雄江镇打造滨江小镇的规划增添了极大动能。

  交通小贴士

:从福州出发,走福银高速公路,到闽清县城梅溪高速公路出口下,走G316国道,到雄江镇梅雄村,车程约1个小时30分钟。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