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上长治村: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嬗变之路
罗源县起步镇上长治村位于起步溪上游北岸,经罗中路距县城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2969亩,其中山林面积2257亩,耕地面积712亩。辖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15户1460人。
2008年被授予全省、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福州市新农村重点特色示范村,2010年被授予福州市新农村综合示范村,2011年被授予福州市新农村综合示范精品村,同年还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5年、2016年被列入福州市县两级联合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工程重点示范村扶持建设。2018年被评为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村。
1997年,该村从台湾引进秀珍菇试种,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种出乡村振兴“致富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秀珍菇之村”。
一、产业发展现状
在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上长治村因地制宜地发展了食用菌种植业。
2019年全村种植秀珍菇的农户有33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1%;
种植面积32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44.9%;
年产菌袋2500万袋(其中海鲜菇300万袋),鲜菇9000吨,基本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无闲人”的目标,成为罗源秀珍菇的主栽区。
二、主要做法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紧紧围绕打造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推动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坚持以主村核心区先行、带动发展周边村,使之真正形成产业集中区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核心区内的食用菌种植形成了集中连片,累计改造、新建秀珍菇钢构标准化菇棚400多座;发展海鲜菇工厂化生产企业1家。实现农业设施从传统落后的竹木大棚向钢构标准化大棚转变。
(二)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注重推动“菌种生产、菌包加工、产品销售”的专业化生产模式,促进了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近年相继兴建了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秀珍菇自动化菌包生产线、液体菌种生产线、食用菌产品初加工、百级净化车间等项目,促进了产业上、中、下游环节衔接配合、融合发展。
同时,各生产企业还新建了食用菌保鲜冷库300多个,对接物流企业,建立食用菌销售队伍,基本形成了“统一制种--分户生产--产品加工--统一销售--生态循环”的产业链条。
(三)引导专业化规模化
重视加强机制创新,加大力度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生产格局的形成。
目前基地内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年栽培规模100万袋以上生产大户近10家。
罗源秀珍菇还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
(四)实施科技引领行动
着力转变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坚持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食用菌优势产业,稳步提升该村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注重推广“五新”集成技术,根据食用菌生产季节和菇农需求,聘请专家讲授设施标准化、保鲜贮藏等一系列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农民参与性互动性培训学习,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培养了一批土专家,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有效地推进食用菌产业化进程,效益得到不断提高,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三、存在问题
自栽培以来,上长治村秀珍菇栽培经竹木大棚、钢构大棚、温湿调控大棚三代技术的更新换代,市场呈现出相对稳定占有的格局,发展至今,罗源秀珍菇积攒了较好的口碑,具有较高的市场辨识度。
但产业发展也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工厂化栽培程度低
上长治村秀珍菇栽培技术虽然不断革新,但目前栽培仍以季节性夏菇为主导,绝大多数种植场不具备反季节栽培能力,受季节性气候决定的特性明显。
夏菇栽培模式从每年12月份开始备料制作菌包至10月国庆节前后停产,是为一个自然生产周期。
气候条件的制约,一年中余下时间不能组织生产,客观上造成了被动的季节性修整,既浪费了时间、闲置了设施,也导致阶段性用工缩减,影响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二)营销模式相对滞后
企业和种植户经营观念偏于保守,应对市场变化的主动性偏弱;对传统分销渠道依赖程度高,销路单一,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市场定价权缺失严重。
现有产品除主要销往上海、广东、深圳、温州、台州、杭州、苏州、常州、宁波等大中城市以外,其它少量销往南昌、重庆等地。
渠道方面,几乎所有鲜菇都发给蔬菜经销商,再经批发环节进入当地农贸市场,直供酒店和进超市销售几乎为零。
(三)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围绕起步秀珍菇栽培、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未能实现高水平整合,无法为产业整体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尤其是依托罗源秀珍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宣传滞后,当前宣传以点对点方式和口碑流传为主,且大多局限在福州市内,针对主要市场的大规模宣传活动较少。
四、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产业发展肩负吸纳劳动就业,提供生活经济来源的重任,只有产业发展实现突破,才能真正回归乡村振兴的根本,实现生活富裕。
产业振兴当因地制宜,立足长远规划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提升放大本地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增收。
(一)推动双季栽培模式
季节性栽培的一大问题在于种植户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开袋,又在同一时间形成出菇高峰,导致品质最好、产量最大的季节价格反而很低,极易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的局面。
推动工厂化全年栽培,不仅能够通过改变秀珍菇生产自然周期改变供给周期,有利于开拓冬季市场,增加盈利点;而且全年工厂化栽培有利于分摊成本,推动秀珍菇生产标准进一步完善。
但在实施过程中,因工厂化栽培需投入较大成本,应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充分利用这两年温湿控制大棚改造和冬菇种植的经验教训,探索大企业“工厂化栽培”和农户“季节性栽培”并行发展模式,把握产业发展的主动,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大力拓宽营销渠道
逐步改变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除继续巩固现有农贸市场的渠道份额外,围绕品牌营销做好精细化工作,积极开拓其它市场渠道。
对接农贸市场的,将鲜菇包装从现在两类分装做出三至四类,区分市场投送发货;
拓展进入商场超市的销售途径,从本地市场开始,由近及远、由易而难,渐次拓宽销售渠道;
利用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农博会、花博会,由行业协会统一组织参展,对外宣传罗源秀珍菇品牌。
此外,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进一步推动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消化利用本地一部分产能,平抑市场波动。
并对接培育电商平台等新业态,积极探索尝试观光休闲农业,对接相关乡村旅游项目和农家乐,承接城市体验农业需求,实施秀珍菇个性化栽种项目,通过新体验拓展新模式。
(三)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做强该村秀珍菇产业,需要有品牌意识,需花力气进行品牌打造,没有品牌的竞争无疑迟早会遭受市场淘汰。对于这一产业而言,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一金字招牌利用不够。
农产品地理标志表示的涵义是“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围绕地理标志应展开秀珍菇的品牌讲述,组织力量进行统一策划包装,打造一套涉及品种特质、栽培环境、人物故事的品牌宣传体系。
并通过品牌塑造和历史挖掘,建设品牌文化,营造起步秀珍菇质量上乘、产地唯一的生产营销氛围。
其次,联合相关部门,严格品牌执法,对外打击品牌盗用和不规范使用行为,对内规范产品质量,防止恶性竞争,不断充实品牌内涵,提高上长治村秀珍菇的信用度、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