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气的淳朴民风榜样村初步筛选结果公布 21个村入围

2019-12-11 15:42:44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11月8日,“善美寻乡”2019福州淳朴民风榜样村巡礼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全市征集榜样村。12月8日,经过各县(市)区初步筛选,21个村被推荐入围“善美寻乡”2019福州淳朴民风榜样村(名单详见下文)。尤为重要的是,下一阶段,首批“善美寻乡”2019福州淳朴民风榜样村将从这21个入围村中产生。

  那么,谁是最具人气的淳朴民风榜样村?谁又是您心目中的淳朴民风榜样村?今日起,福州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辟点赞通道,诚邀您为您的家乡或者喜欢的淳朴民风榜样村点赞、打call,让文明乡风火起来,也让闽都文化流行起来。

  连江拱屿村:奏响“百鸟朝凤曲”

  “拱屿乡音,十番古乐,以乐养德,礼乐兴邦。”在连江县琯头镇拱屿村,村民和海外侨胞组起了十番音乐乐队,从连江小山村走向世界大舞台:演奏作品被中央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等典藏;演奏乐队漂洋过海,远赴日本展演;未来,他们还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舞台上,展示“东方民族交响乐”。

  连江天竹村:展现“最炫民族风”

  “畲族文化+农耕文化+老区文化”,让连江县东湖镇天竹村展现“最炫民族风”,开启了一次次蝶变:从“脏乱差”到“精品村”,曾经猪粪遍地,如今呈现一派田园风光,游人如织;从“穷山沟”到“聚宝盆”,曾经是贫困村,村财政一度“零收入”,如今做强特色农业、做旺乡村旅游,2018年村财政达11万元。

  罗源八井村:打出“致富组合拳”

  从曾经藏在“深闺”的贫困村,到如今名扬四方的“拳术之乡”,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打出了“致富组合拳”:披上“崇文华服”——挖掘特色,发扬畲族文化,动建全省首个县级畲族民俗馆;挺直“尚武脊梁”——自强不息,发展畲风旅游、畲医药产业,传承八井拳,让八井村摘掉了穷帽子,再一次名扬四方。

  罗源下长治村:涌现“种菇娘子军”

  罗源县起步镇下长治村,涌现了一支“种菇娘子军”:黄銮英带领200多名女社员种出“致富菇”,实现秀珍菇产值逾千万元,吸引了全国菇农来取经;游紫莹带领团队种下了“网红菇”,打造“菇菇民宿”等网红产品,登上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舞台。

  长乐猴屿村:最美侨乡有本“幸福经”

  艰苦创业、爱国爱乡——这是长乐区猴屿村的村训。一边是艰苦创业,情系桑梓,大批爱国侨领同家乡父老一起,把曾经的穷乡僻壤建成中西合璧、具有现代气息的幸福村庄、最美侨乡;一边是立足特色,发展旅游,结合当地华侨文化,打造特色旅游项目“番客小镇”。

  长乐琴江村:声名远播的“孝友”文化

  长乐区琴江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还是福建唯一一处满族人聚居地,有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文物保护价值的旗营遗址。孝亲爱友——这是琴江村的村训。200多年来,在“孝友”文化的熏陶下,家家互亲互爱,户户协作相助。这里还流传着一种有200多年历史、独具满族风情的省级非遗项目——“台阁”,并登上了全国的舞台。

  福清南宵村:铺就多彩乡村“振兴路”

  福清市江镜镇南宵村在守住绿色、守好文化的同时,注重乡村文明建设,铺就了一条多彩的乡村振兴路:作为福清首个实行垃圾分类的行政村,这里村容整洁;作为福清华侨厝留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这里修缮了步云学堂、医学之家等15栋古民居;作为福州市文明村,这里通过举办百家菜活动、评选“最美邻居”、组建12支志愿服务队伍等,倡导乡风文明。

  福清江兜村:谱写乡风文明“新篇章”

  福清市新厝镇江兜村的村道,有这样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村规民约宣传牌。江兜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由村民自选格言或家训,将其附在宣传牌上,挂在各家门口,让村民人人受益,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文明新风。江兜村还融闽都文化和莆仙文化于一体,利用三座厝、朱子草堂等古民居,先后建成了乡贤馆、乡风馆和乡土馆,成立了福清市首家家风民风教育基地。

  马尾星辉村:敬老“三件事”

  马尾区琅岐镇星辉村每年有“三件事”:拗九节给村里的老人送拗九粥;重阳节请老人们聚餐;春节前挨家挨户给老人们送年货,送祝福。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星辉村已经坚持做了13年。从2006年起,一群热心的退休干部、老党员和村民成立了星辉村老人协会。老人们持续发挥余热投身公益事业,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尚。2017年,星辉村获得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称号。

  马尾东岐村:乡村文化“五个一”

  马尾区亭江镇东岐村拥有千年历史,曾是闽江口的门户,也是著名的侨乡。为了留住海内外东岐村人共同的乡愁,村民们自发参与建设马尾区首个村史馆——东岐村史馆。同时,村民们还自发谱村歌、著书籍,延续乡村记忆,弘扬优良家风民风,比如建设乡村文化“五个一”——一篇赋、一首歌、一本书、一座村史馆、一条文化长廊。

  晋安板桥村:打造“孔子文化村”

  晋安区宦溪镇板桥村是孔子后裔聚居村,正在打造“孔子文化村”,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廉政文化理念相结合,建设中华传统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点:一边挖掘村庄文化底蕴,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成了孔子书院和孔子文化广场;一边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建设集廉政文化教育、国学经典教育、精品民宿、农家乐、乡村艺术等于一体的文明乡风型美丽新农村。

  晋安前洋村:垃圾分类让乡村更美

  晋安区寿山乡前洋村快人一步,让垃圾干湿分类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正在打造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样板村:垃圾分类覆盖率和知晓率达到100%,村民参与率逾90%,准确率达到70%。除了培育垃圾分类的新民风,前洋村还培育了以“勤劳拼搏、踏实肯干”为核心的新民风,坚持以“孝”治村,邻里互助有爱。

  仓山先锋村:富民强村当“先锋”

  仓山区仓山镇先锋村是福州的“明星村”,曾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村委会、敬老模范村和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村民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实行年终股份分红、“5角钱看病”、独生子女免费上学等各项福利待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列仓山区前列。

  仓山横龙村:16字祖训传承百年

  仓山区建新镇横龙村实现了从昔日的郊野一跃成为繁荣的现代化新城的蜕变。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村民们坚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邻里、勿作非为”16字祖训的初心。祖训传承数百年,村内敬老孝亲的美谈越来越多,邻里纠纷的琐事越来越少。如今,优秀村民的事迹将记载到地方志中,并在台屿乡村博物馆等地展示,让他们成为乡村德治的先锋,也让好故事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闽清后垅村:打造福州“小婺源”

  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系著名肝胆专家吴孟超院士的故乡,入选了省级传统村落重点提升村名单,正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州“小婺源”:利用美丽乡村成果,以乡村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综合旅游等3种模式,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打造吴孟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聚了人气——吸引了大批游客,添了财气——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约1.8万元。

  闽清莲宅村:打造“五莲文化”

  闽清县塔庄镇莲宅村因其后山峰形似倒蒂莲花而得名。因“莲”得名,也从“莲”着手。近年来,莲宅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打造“五莲文化”,即:“莲”——莲花产业;“廉”——清廉正派的家风;“镰”——世世代代用一把“镰刀”艰苦创业的精神;“连”——村干部与群众心连心;“联”——莲宅村紧随潮流,开展互联网经济模式运作,打造一个集赏荷花美景、看百年古厝、学红色历史于一体的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闽侯良地村:变身“网红花谷”

  闽侯县廷坪乡良地村拥有宋代银矿遗址,风景秀丽,气候适宜。为开发这块宝地,77岁老党员陈齐灼叮嘱儿子返乡创业,尝试种起了绣球花。今年良地村还引进了“绣山花谷”项目,仅仅几个月,这个“冷清山村”变成了“网红花谷”。到2022年,“绣山花谷”将达800亩,预计年产值达1200万元,让村民种花致富。

  闽侯大目溪村:12年走出“蜕变路”

  从曾作为水运中转口岸的繁华村庄,到经济衰败的省级贫困村,再到如今的闽侯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大目溪村用12年时间实现了“三变”:村里有了带头人,在范体水等村干部的带领下,村子摆脱了常年积贫积弱的现象;“贫困帽”摘除了,村子先后主导引进6家企业,鼓励村民资金入股,以企业兴旺带动地方繁荣;村里环境变好了,计划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大目溪漂流等项目。

  永泰白杜村:垃圾村蜕变成“画家村”

  曾经,永泰县梧桐镇白杜村是被人嘲笑的旱厕多、垃圾多、臭气多的“三多村”。如今,它是游客人气多、茉莉香气多、书生气多的“新三多”农村。白杜村一边“做减法”——厕所革命、污水整治,实现村貌“脱胎换骨”;一边“做加法”——在“画家村”的基础上,打造“传统村落品牌”“李干文化品牌”“特色民宿品牌”“农事体验品牌”等四大品牌。

  永泰龙门片区:“重教奖学”传承数百年

  从明代的“奖学田”到2006年的民间教育基金会,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永泰大洋镇龙门片区数百年来始终坚持重教奖学,鼓励学子读书成才。近年来,龙门片区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并与重教奖学有机结合,福州市首个农村社区大学成功“落户”于此。这所学校不仅免费承担儿童教育,还将受众范围扩大到妇女或老人,旨在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

  福州高新区双龙村:“美丽乡村”雏形初现

  福州高新区的双龙村,街巷沿江临水,百年古榕耸立,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山林资源,而且以其丰厚的自然人文禀赋,被列入福州市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双龙村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碗窑山遗址,这座山上有4处宋代龙窑,出土千余件文物,而每处龙窑都保存了大量窑炉遗迹。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