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以本土文化资源促研学旅行和乡村振兴融合

“行走的课堂”更精彩

2019-05-28 07:22:22  来源:福州新闻网

罗源以本土文化资源促研学旅行和乡村振兴融合

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讯员 刘其燚 摄

  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肖丹 刘其燚

  近日,罗源县霍口中学九年级学生张雅铃和同学们体验了学校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研学旅行。孩子们不仅学习认识自然、了解畲族历史,还进行了除草等农耕体验、红色文化教育、军事训练等。“这样有趣的研学旅行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呢。”张雅铃开心地说。

  罗源通过挖掘整合县域文化资源,将课堂延伸至乡村,激发乡村活力,提高研学旅行活动的互动性、实践性和教育性,避免“只学不旅”“只旅不学”现象,促进研学旅行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三方合作

  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

  以前,罗源学生每年仅有春游、秋游两次社会实践,且地点离城区较近,选择少,模式和内容单一。

  罗源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果,采用“政府+企业+学校”的模式,由县政府牵头,整合资源,将西兰中心小学闲置场地改造成该县首个中小学生研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与滨海新城海洋世界、松山镇吕洞梨园、凤山镇松泽园等18个研学点开展合作,围绕学生兴趣,开设自然教育、畲家福地、农耕体验、红色文化、军事训练等五大板块几十门课程。

  基地首期总面积80亩,还有旅行营地约56亩,包括周边20亩生态农田、菜园,融自然科普教育、生命体验教育、文化传承教育于一体,可同时容纳300多名学生。

  基地4月设立以来,已组织30多批次5000多名学生进行研学旅行与生活体验。“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亲近了大自然,了解美丽乡村丰富的文化,感受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罗源二中校长阮贤明说,学校先后三次组织初中部三个年级近500人开展研学旅行。其中,七年级与八年级学生主要以直观体验为主;九年级学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选择微课题,以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并形成总结报告。

  以点带面激发乡村新活力

  “在选择研学点时,我们会优先考虑具有红色基因、畲族文化、传统国学、海洋文化等特色的乡村,让研学点与研学基地相辅相成,串起研学路线,带动罗源乡村全面发展。”罗源县教育局局长黄乃通介绍,目前已建立3条研学路线,包括南洋美丽乡村—百丈村红色遗址—洋坪古厝—研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福湖畲族文化—斌溪古韵、松泽园—吕洞梨花园—八井畲村—竹里村谷仓画院—非遗闽剧传承基地—罗源湾海洋世界旅游区、北山村红树林海岸公园—沐禾生态农场—非遗闽剧传承基地—西洋花卉基地—濂澳苍鹭摄影基地。

  在学生走进乡村、近距离感受罗源乡村振兴工作的同时,各研学点也享受到研学旅行带来的经济效益。制定研学计划时,研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与研学点所在村签订协议,力争实现“双赢”。

  以霍口乡福湖村为例,基地聘请7名村民作为研学点讲解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同时抽取一定比例费用给乡村。“与研学基地的合作除了增加村财收入与人气外,还能不断丰富我们的服务内容、提升接待能力。”福湖村支书雷夏宾说。

  下一步,罗源县将引进省旅游集团,全面开放县内优质乡村游景点,加强课程开发、营地规划、项目实施、运营管理、智慧旅游等一系列领域合作。同时,加大县外研学生源宣传推介力度,创新多元化旅游研学发展模式,形成研学与乡村振兴、县内与县外的大融合。

【责任编辑:林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