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看禾选种”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记者在福建多地田间地头看到,随着一批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运用,育种和播种等环节的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在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技术人员忙着把筛选出的生菜、西红柿等优质品种,按照不同的培育方式,在大棚内进行试验种植。
该基地由福州振兴乡村集团主导,一期占地311.5亩。福州振兴乡村集团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市蔬菜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种子总站等建立了产学研协同机制,为种子企业和种植户提供“看禾选种”平台,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福州市科技特派员琅岐菜篮子产业服务团也组织了各类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对接,解决“疑难杂症”。
福州市琅岐菜篮子产业服务团团长、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陈秀娟介绍,“企业种植的品种比较多,又是全国蔬菜展示基地,我们想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把脉’,解决他们技术上的一些难题。”
针对春季早晚温度变化大,蔬菜种苗容易出现猝倒病等问题,专家也提出相关建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张前荣说,“空气湿度还是比较大,比如这个瓜类,它经常会出现猝倒病,就是在苗期的时候突然倒下去,我们应该及时降低空气湿度,用一些药物进行防治。”
一些育种企业抢抓农时,开展种苗培育。在福建田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闽侯育种基地,技术人员正在播种苦瓜苗。该公司的苦瓜种子销量占全国市场的30%左右。
福建田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黄则栋介绍,目前进行的工作是苦瓜和丝瓜的春季播种工作,为了就是筛选出耐雨水、耐低温的品种。“像这边我们是播到地热线上面,有地热线加温,再盖一层薄膜,成活率会比较高。我们现在用基质土,像以往我们都是去田间取土,田间土壤成分比较复杂,有一些病菌什么的,种子一发芽就会感染病菌,成活率不高,苗的长势很弱。后面我们全部改用基质土后成苗效果比较好。”
作者:郭圻、陈旺、陈醉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