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餐车”“上门做餐”等助力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如何更好地守护乡村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传统习惯和普遍愿望,助餐服务已成为仅次于上门看病服务、排名第二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记者采访发现,为解决农村老年助餐服务问题,多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流动餐车”“上门做餐”“乡贤资助”等不同方式纷纷涌现。农村老年助餐与城市相比有哪些不同,面临什么新形势,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守护乡村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上午11时,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湖南镇鹏谢村的老人们陆续来到长者食堂,有序打饭就餐。这个食堂是由鹏谢村利用原有的村宴会厅改建而来,面积有5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70多位老人一起用餐。
村民 林先生:星期三、星期日有的煮锅边,有的煮咸粥、杠面、粉干、白粿,这两天都时常换一下(餐品)。
老人们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湖南镇鹏谢村长者食堂用餐
针对不同年龄的老人,两荤两素一餐的饭菜有不同收费标准,午餐晚餐60-75岁的每餐8元,75-80岁的每餐5元,80岁以上的每餐3元。早餐统一2元,还提供营养牛奶。湖南镇鹏谢村长者食堂负责人谢闽君表示,便宜的价位归功于“政府指导、镇村主导、慈善捐赠、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
谢闽君:资金我们有三块来支撑,我们的工作人员和水电费,由村财支出。一部分是由我们乡贤来补助,老人自己少交一部分,来维持运营。我们乡贤已经捐赠了316万元。这个专项资金账号由三个人一起来监管,村委会出一个人,老人会出一个人,企业家也出一个人,我们每个月都会对财务进行公示。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湖南镇鹏谢村长者食堂也开展助医服务
为了老年助餐服务具备可持续性,一些村庄还通过自己种菜的方式来节约成本。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陡门乡河西张村就是其中之一,河西张村党支部书记张道修告诉记者,虽然当地政府为助餐提供奖补资金,但还是计划利用村民优势自己种菜。
张道修:咱们县民政局给予大力支持,给咱奖补了空调、冰柜、消毒柜、留样柜,咱准备自己种菜,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成本,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因地制宜扩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那么,农村老年助餐与城市相比有哪些不同,面临什么新形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表示。
吴玉韶:城市老年人是聚居的,农村老年人是分散的,比如说有的村与村之间,甚至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距离很远,所以农村搞助餐就比城市要难得多。农村助餐这几年也在发展,比较好的态势是城近郊区、平原地区的农村以及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比较好的农村助餐相对发展还是比较好的。公益力量、社会力量、互助力量在农村助餐中比城市更为迫切和紧要。
当前,农村老年人对养老助餐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供给方面当然也要适应需求的变化。对于面积较大、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的村落,当地一般将餐食分发到指定地点,由老年人自行取用。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开展“爱心餐车”助老公益行志愿服务活动
每天早上6点半,一辆橘色的流动“爱心餐车”便会停在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马鞍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大门口。流动“爱心餐车”从去年5月启动以来,已覆盖崇仁县15个乡镇、30个集中就餐点,累计服务8.2万人次。工作人员付英正为前来取餐的老人们递上早餐。
付英:每天早上5点,我们就会准备一些小米粥、鸡蛋、馒头、米粉和面条,每天的早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初衷是要让这些老人能吃饱、吃好、吃得健康。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白路乡花园村爱心食堂办“食”事,守护老年人幸福“食”光
除了流动餐车外,多地通过“智慧+”养老模式打通乡村老年助餐“最后一公里”。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成立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通12343养老服务热线,为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老年人、城乡分散特困老年人、脱贫家庭老年人、失独家庭老年人四类特殊老年群体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民政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刁成志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打造了老年人自主选单,政府买单的服务模式。
刁成志:比如老人今天想吃水饺,可以拨打12343热线,给接线员说出需求,接线员会将老人需求通过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派单给对应辖区的养老服务企业,企业准备好食材会上门为老人做饭。整个流程实现了老人足不出户,仅需一个电话即可享受上门助餐服务。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成立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门助餐
民政部表示,要把农村地区作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工作重点,积极协调将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向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倾斜,探索城乡结对帮扶、相邻村镇资源共享,积极总结推广“党建+助餐”、结对搭伙、邻里相助、志愿服务等适宜农村地区实施的助餐模式,灵活多样解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表示,农村老年助餐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优化。
吴玉韶:一个是政府确实要给予支持补贴扶助,村社区要发挥组织领导包括经济支持的作用。发动社会力量公益力量特别是乡贤的力量,尤其是在外面做企业做得比较好的这些企业家回农村的时候提供一些捐助。再加上他们本身有一些地,有些农民可以自己带点菜带点米,这样来降低成本,使农村助餐能够尽可能普惠化,实现老年人能够承担得起能够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