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洲尾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2024-10-19 09:14:32  来源:福州晚报

东晋时有个叫谢端的男子,为人很是勤劳善良。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只大田螺,带回家里精心养着。从此以后,谢端每天回家,屋里都已经做好了饭菜。谢端生疑,一日躲在篱笆后,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从水缸里出来,为他生火煮饭……后来,谢端和田螺姑娘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故事“田螺姑娘”,它的发源地就是仓山区螺洲镇洲尾村。如今,洲尾村正探索产业发展新途径,让古老的传说故事在新时期继续释放活力,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仓山洲尾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螺女庙。

仓山洲尾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市民参观螺女庙前的壁画。

古迹遍布

观澜书院人才辈出

仓山洲尾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观澜书院。

后人为了纪念“田螺姑娘”,建了田螺神女的庙宇,就位于洲尾村乌龙江畔的一片榕树园中,这也是唯一始建于唐、仍保留至今的明清风格的螺女庙。庙前大门上方悬有“螺女庙”木匾,两侧有圆形透窗。经过翻修的螺女庙,重塑了螺女金身,庙外精美的壁画,生动呈现了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

临江而立的洲尾村文物古迹不少,与螺女庙一墙之隔的,是始建于明初的观澜书院。传说洲尾村三位才子林岊、林峦、林赪不满永乐皇帝,弃官回乡,自建书院教化万民。书院正门正对乌龙江,可以观赏澜滚波翻、潮涨潮落,故得名“观澜书院”。清雅旷逸的书院前,乌龙江东去,海潮又引峡江之水回流,两水交汇,妙趣横生。现江旁岩石上,还留有“曲水观澜”的石刻。

观澜书院历代多名儒硕学,文风鼎盛,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如光绪壬辰科叔侄林书栾、林琴荪、林鼎燮创下“一科三举人”的辉煌。儒师林雨化耿直敢言,不附权贵,少年林则徐、梁章钜等以其风节为榜样,终成国之栋梁,其画像现悬挂于林则徐纪念馆正厅内。辛亥干将林庚白,13岁考入北大,17岁追随孙中山任大元帅府秘书,倒袁护法,撰写《抗日罪言》等文,竭力主张抗战。

观澜书院也曾经有过一段红色故事。这里曾是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据点。林浩藩、林立等众多观澜校友投身革命,为建设新中国奋斗终生。

洲尾村大多数村民姓林,让他们自豪的是,洲尾村培养的许多进士、举人等读书人,后来都从事了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林家祠堂内陈列着众多先贤事迹。大门旁侧石柱上雕刻楹联:“双流汇渚为襟带;群峭当门似画图。”这是清帝师陈宝琛所题并书。

仓山洲尾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老人在亭下高兴地聊天。

提升改造

美丽家园展新风

洲尾“大王埕”,面朝乌龙江,远眺五虎山,景致优美,是螺洲胜景之一。初秋时节,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这里围坐闲聊,好不惬意。

清道光十五年(1835),洲尾林氏先祖集资修缮“大王埕”。去年,在村党委的组织下,村民们集资重修“大王埕”,地面铺上水泥砖,添置石桌石椅,两边还各建起了一座休闲亭。“大王埕”已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两块年份相距近190年的纪念石碑遥遥相对,见证了村居环境的大变化。

近年来,洲尾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建强堡垒”专项行动,以“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为契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村庄颜值再提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让一个充满魅力滨水风韵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村聚落,逐渐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漫步洲尾村,村道干净整洁,路旁绿植生机勃勃。村党委书记林任介绍,主干道和小街巷都实行了党员“巷长制”包片管理,村党委成立了金厝边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村居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巡查工作,保证常态长效。每一条街巷上还贴有“巷长制”公示牌,明确包片路段,公开巷长姓名电话,主动接受大家的监督。

通过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度融合,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的精气神。洲尾村通过实施人居环境积分制,量化考评“星级户”,设置“积分兑换超市”,借助“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撬动“群治理”,引导村民自觉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使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

村里的金厝边广场,既是乡亲们的休闲站,也是村党委集思广益,收集“金点子”的议事点。村民们常常来到这里,提出建设幸福家园、解决人居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洲尾村的两委干部认真梳理,把这些“金点子”化作乡村文明建设的“原动力”,解决了村卫生所提升、老人幸福院建设等便民实事,让困扰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构建“城中村”善治新格局。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得越来越舒心了。”村民林老伯高兴地说。

仓山洲尾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洲尾村航拍图。

盘活资源

绘就文旅新画卷

田螺姑娘故事是典型的福建、福州文化符号,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洲尾人杰地灵,百姓生活幸福,才孕育出富有传奇色彩的田螺姑娘故事。

随着各项配套日益完善,区域交通、环境、生态逐步升级,前往螺洲的游客日益增多。如何将文化品牌和古村名片打响,走出一条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成为近年来村两委思考的重点。

洲尾村悠长老巷中,一角飞檐,一曲回廊,一格木窗花,一处处的文化遗存错落有致。秉持“挖掘、传承、利用”的思路,洲尾村集资重建宋、明时期的临江亭、敬贤亭,续修螺女庙,扮靓乌龙江岸乡村振兴文化长廊,千年古村古朴的面貌日渐容光焕发。

当前,洲尾村正深入挖掘田螺姑娘、书院文化等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唤醒历史记忆,以文化加码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增值,探索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

“年轻人回乡,看到村里的环境大变样,已经在着手准备发展民宿、古琴小院等。”洲尾村党委书记助理汪鑫冰说,依托“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洲尾村活化利用古厝资源,吸引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乡贤等优秀人才回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再上新台阶。

在村党委的推动下,洲尾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改造升级卫生院、新建公园休闲设施、为老人增加福利……现代版的田螺姑娘故事在洲尾村继续上演,越来越多的村民正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生活。

□交通小贴士

自驾线路:出三环快速上螺江东路,即可到达。

公共交通:

3路公交车可到,终点站螺洲站下车;地铁5号线螺洲古镇站出站。(记者 林铭/文 石美祥/摄)

【责任编辑:韩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