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乡村因地制宜破解发展瓶颈——党建引领“趟路子”鼓起村民“钱袋子”

2023-10-26 08:20:02  来源:福州日报

产业小而散、产品低质量、劳动力匮乏是掣肘乡村发展、村民致富的重要因素。

如何破题?在福州广袤乡村的众多实践中,记者看到的一个答案是——党建引领,因地制宜。

近年来,福州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一重要引擎,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多种资源要素,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村财增收和农民致富渠道,实现“支部领着干、乡村活力足”。据悉,2020年~2022年,全市村财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57.03%下降至32.69%;村财收入20万元至50万元的村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占比67.31%。

福州乡村因地制宜破解发展瓶颈——党建引领“趟路子”鼓起村民“钱袋子”今年春天,茶苑村农户在村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的地里种下马铃薯。记者 林双伟摄

支部领办合作社

增强发展信心

时下,在闽侯大湖乡东姚村湖东果蔬种植基地,一颗颗成熟饱满的猕猴桃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诱人果香。猕猴桃棚架下,种植户姚心标忙着采摘。

两年来,姚心标返乡流转200亩地,在村里尝到了不少“甜头”——通过村党支部搭桥,姚心标和村民共同成立湖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盘活土地、扩大种植,种植品种涵盖猕猴桃、特小凤西瓜、冬瓜等特色高山果蔬,丰收逐渐从一季迈向四季。

“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像我们这样的高山村,很难实现突破发展。”东姚村党支部书记姚心景说,该村以党建引领,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水果特色种植。“看到成效后,越来越多村民加入进来,参与种植,村民每人每年可增收3万元至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节节攀升。”

在面对乡村产业小而散的发展瓶颈时,不少乡村将“党支部+合作社”视为重要一招,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发展信心的提振。今年,闽侯县洋里乡茶苑村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牵头下,流转百余亩抛荒撂荒地,于复垦后,春种马铃薯、夏种玉米和毛豆,首个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林立湘对此信心满满,“单干的最大风险在于生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今有了‘主心骨’,合作社里有能人带着我们一起干,我们很放心!”

加强村企合作

盘活资源要素

在罗源县中房镇叠石村,我们还看到了另一种“生财之道”。

过去的叠石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局面打不开。村两委经过调研,认为纯靠内生动力难以为继,于是期望“借力打力”,将自然资源适度集中起来开发。

叠石村常年云雾缭绕,病虫害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适合茶树生长,在一次走访中,茶企罗源生春源茶业一眼相中了叠石村。随着茶企入驻,村企联动,为叠石村注入了活力。

目前,罗源生春源茶业已在中房镇叠石村改造完成1200亩标准化茶园,形成中心示范区,每年可加工干茶叶约25万公斤,有效带动了叠石村及周边村庄的茶产业发展。

如今的叠石村产业兴旺,致富路越走越宽。“通过企业带动,村里200多户茶农每户每年能增加1万元~2万元收入,还有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中房镇叠石村村干部说。

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如何解?在连江丹阳镇新洋村,当地在积极挖掘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与乡贤企业家合作,以土地入股方式建设新翔食品有限公司,从参建村企破题。新设的村企将肉燕、线面、白粿等丹阳美食从小作坊转为集体式流水线生产,有效地增加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拓宽了致富新渠道。

因村施策破题

探索富民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福州,如何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针对基层党组织领域区域不同、基础条件各异、结对需求多样的实际,近年来,福州总结推行实施入股合作型、项目建设型、资源利用型、服务创收型、资产盘活型等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在闽清梅溪镇,引入“云溪漫谷”农文旅融合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新增农业种植、园区管理等10多种200多个岗位,实现村财收入年增收85万元;在永泰,凭借沿大樟溪而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系统挖掘大喜村生态研学、月洲村状元文化、汤埕村温泉康养等多个乡村特色,实现跨村联动。

“村社联合”“村企联合”“村村联动”……在各级党组织推动下,有共同愿景、内在需求、发展纽带的农村党组织、集体和个人之间广泛开展联合联建,拓宽成长空间,引导各村根据乡情、村情积极探索,在一次次试验中,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有效地推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记者 蓝瑜萍

【责任编辑:徐昕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