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以“小”博“大” 振兴乡村

2023-09-23 09:57:08  来源:福州日报

漫步罗源乡村,风景如画:或是小桥流水、屋舍俨然,老人孩子自得其乐;或是产业兴旺、游人如织,农户门口生意红火……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罗源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描绘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图景。

“罗源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我们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特色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罗源县主要领导表示。

小而精 现代农业赋动能

22日,在罗源县起步镇巾帼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出菇房内,一朵朵鲜嫩肥美的秀珍菇从菌包里“探出头”,工人们麻利地剪下成熟的秀珍菇,装了一筐又一筐。次日,这些秀珍菇将出现在全国各地餐桌上。

小小一朵菇,背后大市场。罗源有着“中国秀珍菇之乡”美誉,种菇历史可上溯到明嘉靖年间。1997年,秀珍菇被引入罗源,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当地优质特色主栽品种。经过20多年的规划和发展,起步镇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种植基地,目前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此外,起步镇还发展海鲜菇、绣球菌等优质品种,实现从“一菇独秀”变为“多菌齐放”。

“起步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芯’的支持。近几年,起步镇以获批建设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成立了食用菌研发中心,并与省、市专家组建团队,紧密合作开展研发,加速食用菌种植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让食用菌产业插上腾飞翅膀。”罗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液体菌种的推广,突破了传统种植技术瓶颈,让秀珍菇种植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周年化;福州首个自主选育的秀珍菇新品种“福秀1号”研发成功,打破罗源秀珍菇产业长期依赖引进品种的局面,推动秀珍菇品种更新换代;引进新品种“金秀”,解决了温度限制、秀珍菇采收季节短、出菇集中售价低等问题;罗源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移动出菇房减少菇农投入,满足多种种植需求,实现智慧种菇……去年,起步镇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达7亿元,让菇农更有“钱”景。

碧里乡吉壁村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小渔村,靠着一粒“吉鲍”,从产业缺乏变成主打鲍鱼产业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年产值突破6亿元。

“吉壁位于罗源湾口,水质优良,饵料丰富,鲍鱼个大肉紧味鲜,声名远扬。”吉壁村党支部书记林义水说,村里鲍鱼养殖规模从2005年的20万笼变成如今的160万笼。前几年,村里青年陈代锋带着几名返乡青年成立了福建省吉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线下线上同步拓展市场,打造了一条“普惠制”鲍鱼产业链。

“注重产业提质,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化农业,延长产业链,注入发展动能。”罗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罗源因地制宜培育“多彩罗源”特色品牌,用产业链思维,做优产业支撑,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打造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小而优 拓宽振兴致富路

“今年上半年种植百合收益不错,我们准备将原有50亩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亩,提高产业影响力。”在起步镇护国村,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今年5月,该公司试种的第一批食用百合丰收,亩产达500公斤左右,每公斤可卖30元。“福建几乎没有种植食用百合的,我们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白。”滨源生物罗源基地管理工作人员刘海山说,公司在福建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引种食用百合,并采用食用百合胚性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将在兰州需要三至五年才能采收的食用百合生长周期缩短到两年多,不仅大大降低培育成本,也让百合口感软糯,淀粉含量更高,味道更加突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聚焦地域特色,发展中高端农产品,提升和打造一批优中优、特中特产业。”罗源县乡村振兴办负责人龚琪介绍,罗源山海资源禀赋优越,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发展“小而优、小而特”农业可以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强”,有效提升农业产业链、效益链、价值链。

碧里乡西洋村,是远近闻名的“花园村”。“西洋村平均海拔250米左右,湿度大,光照好,四季气温合适,为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打下了基础。”碧里乡党委书记廖应铿说,西洋村花卉总种植面积5410亩,主要种植杜鹃、罗汉松、四季桂、麦冬、玉龙草等品种。全村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的村民达20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70%以上。福州市区城市绿化、景观盆栽等用途的花卉苗木,80%以上出自西洋村。近年来,该村还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打造花卉苗木精品示范园,不断提升花卉产品档次,并在每年四五月份举办花卉节,带动花卉苗木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小而美 美丽经济添活力

在罗源七境茶场,云雾缭绕、烟雨迷蒙,乡村活力涌动。

七境茶起源于南宋,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还列入了《中国名茶录》。近几年,七境茶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农村部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并在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精品农业与休闲旅游碰撞,会带来什么?在七境石碧山庄可以得到答案。西兰乡打造的七境石碧山庄,融入茶文化、畲族文化等元素,建设茶文化体验区、茶研所、民宿等配套设施,打造七境茶文化品牌,重塑贡茶辉煌。“西兰乡近年来正在整合周边资源,打造研学小镇,全面发展旅游、农业、文创等特色富民产业,实现从单一农业向构建一体化乡村农文旅产业生态圈迭代。”西兰乡党委书记杜武义说。

在松山镇北山村,你还可以遇到“美丽经济”的多种打开方式——春季,600亩樱花园竞相开放;夏季,欣赏福州最大红树林保护区“海上森林”奇特景观;秋季,在红色文化公园探访红色旧址,聆听革命故事;冬季,在海边欣赏越冬鸟类翩翩起舞……“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原乡为基,适度开发,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让村民们吃上‘生态饭’‘旅游饭’。”北山村党支部书记于子赤说,经过规划,村里通过产业融合打造生态渔村,包括渔村风情商业街、18个精品旅游项目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将生态、产业、旅游、文化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罗源积极谋划,找准方向,不断激活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精准施策,用产业特色绘就发展底色,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罗源县委副书记杨大兴表示,罗源将继续立足“多彩罗源”资源禀赋,把富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来抓,促进产业增效、群众增收。(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林晋如)

【责任编辑:伊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