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底蕴——闽清坂东墘上黄氏六叶祠

2022-12-18 11:46:21  来源:福州晚报

千年底蕴——闽清坂东墘上黄氏六叶祠

坂东镇墘上村黄氏六叶祠前松柏翠绿。

  书写闽都宗祠 振兴乡村文化

  宗祠是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它记载着一个家族的血脉、迁徙与发展。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以建筑形式存在的一部部家国历史。

  为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积极发挥宗祠文化的作用,让宗祠更好地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2022年11月中旬起,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州日报社联合开展“闽都宗祠寻脉”大型系列报道及出版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文旅魅力。欢迎福州市民读者积极推荐身边宗祠并参与书写。宗祠文图征集邮箱:fzwbwhb@163.com,时间截至2022年12月31日。

  闽都宗祠报道同步更新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悦号”(fzwbysh),后台发送“闽都宗祠”可查阅具体征稿要求。

千年底蕴——闽清坂东墘上黄氏六叶祠

六叶祠中挂满匾额、画像,肃穆雅致。

  位于闽清县坂东镇墘上村的黄氏六叶祠,原名福建省江夏虎丘黄氏祠堂,是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祠堂。其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大中祥符初年(1008年),其传承脉络清晰、底蕴深厚,建筑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素有“万祠之首”的美誉。

  六叶祠前身为“护国积善院”,原址在闽清塔庄镇秀环村凤栖山,为纪念黄氏入闽始祖敦公而建,历史已有千年之久。祠堂落成后,族裔黄彦荣率众奏请北宋朝廷敕额名为“护国积善院”,历宋、元、明、清数朝,兴盛一时,后毁于火。黄氏子孙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闽清六都墘上村选址重建。因始祖黄敦生六子,发六枝,故祠堂被称为“六叶祠”。

  避乱开基 结庐躬耕

  公元893年,黄敦以部将的身份,跟随王潮、王审知兄弟领导的义军,从河南固始县出发,一路南下,进占福州。王审知建立闽国后,黄敦厌倦了军旅和纷争,选择退隐山林。但他并没有回归河南,而是选择在闽清塔庄的凤栖山结庐躬耕。因其庐轮廓貌似伏虎,遂自号“虎丘居士”。黄敦生有六子,即:黄宗、黄礼、黄凝、黄勃、黄启、黄余,子孙均十分繁茂,世称“六叶”。

  黄敦十分重视兄弟和睦。为教育儿子们团结友爱,他曾亲自在厅堂墙壁上题写训子诗:“六叶同开一样青,莫因微利便相争;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回为弟兄”,教育子女要以和为贵,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开启了黄氏“诗礼传家”的优秀传统。

  耕读立世 诗礼传家

  后人道黄敦是一位智者,一位福者,一位典型的人生赢家。他从中原南下,实为避乱;从福州的小王廷隐于闽清,还是避乱。就其选择来说,一直是在求生、求安、求发家,都为自保、保家、保未来。这是普通人经历战争与离乱的正常选择,难能可贵处在于,黄敦不为王氏称王福建的胜利所惑,不为有功之臣的身份所累,毅然决然解甲归农,实为初心如磐。他在闽清定居之后,一边兴业发家,一边教育子孙,开启了耕读立世、诗礼传家的进程。在这一家风之下,子孙盛世可仕,光耀门楣;乱世可退,延续烟火。进退有据,实为明珠在握。

  虎丘黄氏“耕读传家”到第七代,就出了闽清第一个进士黄稹。至科举制度终止时,后裔中有据可查的进士就有486个。仅在宋一朝,黄氏就涌现了黄唐、黄裳、黄定等5个状元。其他朝代为宦而有功于历史及民族者更是不胜枚举。明末诗人黄文焕赞曰:圣主而得贤臣,派皆此出;一经以贻百代,善固可为。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在《黄氏世宦谱序》中也盛赞虎丘黄氏:人诗书,世簪缨。

  六叶传芳 传说动人

  黄氏在闽清兴旺的家族发展过程和子孙后代人才辈出的盛况,在民间留下了不少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

  传说之一是关于黄敦选择的得天独厚的住址。他隐居后一度以养蛋鸭为生,因独得灵地,养殖业有如神助:鸭子每天总生双蛋,而且多为双黄蛋,让其收入日增,从而奠定了发家基础。另一个传说是关于黄敦的墓葬。传说黄敦在放鸭过程中,择中了一个位于山腰上自然形成的凹陷地。他每天出工之后便悠闲地在该处休息,人鸭相安,家业蒸蒸日上。倏忽黄敦年高,某天给他送饭的夫人来到该处,看见黄敦已陷身凹穴之中,只露双脚在外,并隐隐听到虎啸之声。情急之下,夫人边哭泣边扯其双脚。一位颇有见识的先生经过,见此情形对夫人说:你相公已经去世,得天赐虎葬,是大德得报,不要再拉了。这位先生还对黄夫人预言说,得此“宝地”,子孙当繁衍至六斗芝麻之数。黄敦后裔至今约有260万之众,不知可算是预言应验?

  在近代,黄氏六叶祠新址进行平整之时,还挖出一光滑巨石,颜色有如蛋黄,所处位置恰在后厅的正中心点,与大厅合砖共向、直线巧合,人们称之为“龙珠”。民间说这亦是灵兆,寓示后世昌隆,六叶祠内至今留存此石。六叶祠正门前并排植有六株松柏,左右分列,其后裔说松树代表着黄敦六子。哪棵树大,哪个支裔也就庞大。

  当然所谓传说,无非是人们出自美好愿望对神秘力量的遐想,或者对现实中人与事物的美化。但“六叶传芳”的传奇故事作为宗族发展的一个映照,六叶祠作为宗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也可视为神话成真的美好案例。

千年底蕴——闽清坂东墘上黄氏六叶祠

六叶祠成为虎丘黄氏的共同精神家园。

  名祠风采 门庭巍巍

  六叶祠建筑为典型的中原宫殿式祠堂风格,祠堂用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61平方米。正大厅宽11.3米,正栋高9.6米,左右各三边厅。两边住院各三厅,回照两边各四厅,均是双层建筑,内有海内外宗亲捐建的纪念厅、怀恩堂。天井埕宽35米,长19.5米,植四时花树。虎头门威武雄壮,两边镌贴金对联,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前埕植六株松柏,明堂外旷野平畴、柳竹溪桥,内外格局弘阔,环境十分优美。

  祠堂大厅以九根立柱组装木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出廊大柱,腰围达1.62米,当年由百名壮汉经月余时间才从尤溪掮到现址。大厅正殿神龛供奉敦公夫妇及历代祖宗牌位。上方悬挂林森题赠的“国族所基”巨匾,壁上镌敦公所作训子诗。各壁顶、横梁处悬挂“状元”“民族英雄”“传奇天人”“博士”等匾额35面。而“两朝双宰相,一代五状元”等18幅推光嵌金楹联与两壁8幅名人画像尤为肃穆雅致。两边廊壁镌刻有文天祥撰写的虎丘黄氏仕宦谱序与黄龟年四劾秦桧奏章及萃文馆中的状元卷,文采照人。两边门厅供奉一至六叶列祖牌位,并志各叶名人,井然有序。

  六叶祠重建前后,正值战乱。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六叶祠曾作为临时学校,接纳了沦陷的福州城内转移来的学生。这里还成立了闽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即中共闽清县中学支部。进步人士在此印刷传单,传播革命道理。

  20世纪60年代,六叶祠一度成为人民公社的办公处,后又改为造纸厂等。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六叶祠曾承受了岁月风霜的浸润与历史风云的洗礼,一度破旧不堪。后来在虎丘黄氏宗亲们的资助下,宗祠于20世纪80年代初修复了原貌。此后,黄氏宗亲相继成立了虎丘黄氏六叶祠理事会、宗史研究会、文保委员会、慈善协会等机构,六叶祠的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

  今天的六叶祠不但是黄氏后裔的一个共同精神家园,也成为海峡两岸虎丘黄氏后裔纪念入闽始祖的圣殿,还赢得福建省“万祠之首”的美名,成为闽清的一个特色旅游胜地。(池宜滚/文 林振寿/摄)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