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标准化“绘”出现代农业新图景
福州新闻网3月31日讯(记者 朱丽萍 文/摄)“标准化+”“品牌化+”助力产业发展!近年来福州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实际,深耕厚植推动标准化工作,在多个领域全面开花,取得显著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福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6日、27日,由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牵头,市市场监管局何朝晖副局长带队,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相关专家,赴罗源县西兰七境堂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卢峰茶业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聚焦“标准化建设”与“品牌保护”,旨在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提升“福州绿茶”品牌竞争力。
“标准化+”助力,产业升级、文化赋能、品牌突围
七境茶是福州市罗源县特产,为明清贡茶,2010年被列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月26日,记者随调研组一行来到罗源西兰七境堂茶业有限公司,现场考察了茶园管理、加工工艺、包装标识等环节的标准化实施情况。2023年该公司参与研制福州市地方标准《七境茶采制技术规程》,明确了从采摘到加工的全流程标准,推动茶叶品质稳步提升。
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刘绍文提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当前,福州茉莉花茶虽享誉全国,但绿茶等品类尚未形成顶尖品牌。建立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是提升产品质量、塑造品牌的核心路径。
福州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王贞锋指出,要发挥茶文化的作用,讲好茶故事、用好茶标准,制定出更高的标准,满足茶产业从栽培到加工、产品、冲泡与品鉴等一系列的标准化需求。
市市场监管局何朝晖副局长强调:七境茶需以“标准化筑基、文化赋能、品牌突围”为核心路径,在政策支持下整合产业链资源,将历史传承、畲族特色与现代标准相结合,最终实现从区域性产品向全国知名地理标志品牌的跨越。
“标准化+”,助力茶产业走向“品质化、品牌化、国际化”
永泰县近年来推动“三茶”融合,实施永泰绿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和茶旅小镇建设,福建省卢峰茶业有限公司的草木谷是这一战略下的典型代表,是福建省首个闽台合作茶文化艺术中心。
3月27日,调研组一行来到位于永泰县的福建省卢峰茶业有限公司,卢峰茶业董事长卢总向调研组介绍,“草木谷”文旅IP以永泰县海拔800米的高山生态茶园为基础,游客可体验从采青、炒制到品鉴的全流程,并参与非遗传承人指导的手工制茶课程。
刘绍文指出,福州应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通过“标准引领、品牌增值、文化赋能”组合拳,抢占国内国际市场高地。
“标准化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硬实力’。你们用标准保品质,用文化讲故事,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变。”何朝晖对“卢峰模式”给予肯定。
何朝晖表示,此次调研是起点而非终点,标准化、品牌化,将助力企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跟踪指导,让福州茶产业在标准化与品牌化的双轮驱动下,走出一条“闽都风味”特色发展之路,助力福州茶产业向“品质化、品牌化、国际化”目标迈进。
持续推进标准化战略
福州发布各类主体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共计90项
记者从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2024年以来,福州已发布各类主体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共计90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45项、行业标准6项、省地方标准35项、市地方标准3项。
截至2024年10月31日,福州市各类主体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4项,国家标准426项,行业标准232项,省地方标准263项,市地方标准27项。其中,共7项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45项获福建省标准贡献奖。
福州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2024年,福州共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23个,其中农业2个、工业14个(含国家智能制造试点10个)、服务业4个及社会事业3个。截至2024年10月31日,福州市共有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标准化试点162个,含国家级试点46个、省级92个,市级(农业类)24个,为标准化工作探索新路径,树立标杆。
福州加快推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福州积极培育花卉文化、乡建乡创、社区治理、建筑服务等领域省级试点4个,收集研读大陆、台湾相关标准266项,构建标准体系3个,研制省地方标准2项、市地方标准1项。
福州稳步推进标准稳链工程行动。2024年,开展了质量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标准化专项行动,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工信部门培育链主企业,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紧密结合,发挥标准化稳链、补链、延链作用,积极支持福州市企业参与各级各类标准制修订。开展团体标准培优,发布团体标准85项。深入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共有2217家企业上报8800项现行有效标准,涵盖12456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516个,行业标准279个,地方标准32个,企业标准7807个,团体标准66个。开展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监督抽查130项,提升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质量。